“豇”,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,普通話讀音爲jiāng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。“豇”的基本含義爲一年生草本植物,如豇豆。[1]
古籍釋義
康熙字典【廣韻】【集韻】古雙切,音江。豆名。【本草綱目】李時珍曰:豇豆,蔓生,花紅白二色,莢白紅紫赤斑駁數色,長者二尺,開花結莢,兩兩垂,有習坎之義。豆子微曲,象人腎形,所謂豆爲腎谷者,宜以此當之。又【字彙】居郞切,音岡。義同。
[1]字形書法
字形對比
書寫演示
1 | 2 | 3 | 4 | 5 | 6 |
7 | 8 | 9 | 10 | | |
參考資料[2] |
書法欣賞
音韻彙集
方言集匯
客家話[海陸腔] gong1 [客英字典] gong1 [客語拼音字彙] gong1 [東莞腔] gong1 [寶安腔] gong1 [臺灣四縣腔] gong1粵語 gong1
[1]韻書集成
字形 | 韻書 | 攝 | 聲調 | 韻目 | 字母 | 聲類 | 開合 | 等第 | 清濁 | 反切 | 擬音 |
豇 | 廣韻 | 江 | 平 | 江 | 見 | | 開 | 二 | 全清 | 古雙切 | kɔŋ |
集韻 | 江 | 平 | 江 | | 見 | 開 | 二 | 全清 | 古雙切 | kɪɔŋ |
參考資料[4] |